跳到主要內容

普通科 訊息公布欄

升學相關訊息

普高簡介

             面對全球化人才的競爭,重視人才培育的台灣,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訂立「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為三大願景,嘉商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為五大理念,冀以達到均衡德智體群美之全人化教育。本校普通科在課程與教學之規劃面向,亦積極啟動新課綱之巨輪,以學生學習為主體,落實校本課程發展,強化核心素養主軸,增進學生創造性、批判性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與終身學習的能力,發展健全身心,術德兼修,未來得以適性揚才,對社會有所貢獻。教師發掘「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學」的方法,開發課程,以發展孩子天賦,儲備明日的人才,適應未來的挑戰,成為教育工作最重要之課題。
(一) 願景與圖像:
專業──專業‧創新‧敬業熱情
樂群──思考‧日溝通‧互助合作
飛揚──多元‧宏觀‧自我實現
並結合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之核心理念,發展出「學習力、溝通力、發展力」 三大校本核心能力,訂定校訂必修及多元選修課程,並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充分支持課程規劃與設計,以符應新課綱適性教學之原則,完成108學年度入學普通科新生三年學生學習地圖及學校總體課程計畫。激發學習熱情,深化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之涵養,達到「前進未來-培育新時代人才」之教育目標。
(二)課程特色說明:
本校特色課程之發展,係在既有法令與新課綱精神的基礎上,依循不同課程理念、採取適宜之課程發展以及課程協作模式,進行系統性與整體性的課程內容或實施方式之規劃與實施。
1.課程取向-
(1)學術/知識中心取向:課程發展以學術準備為目標,強調學科/領域的學習。
(2)社會/實用中心取向:各科課程發展關注預備社會生活技能,或關切社會改善等議題,教學適時融入重大議題,包括成為社會公民之專業技能學習,或實踐良善公義社會理想之課程規劃,例如文創產業、國際移動、環境變遷、服務學習、終身學習等。
2.課程之課程設計原則—
(1)跨學科/領域課程統整模式:重視不同學科/領域之課程統整,如「諸羅誌地方學」-歷史科與地理科統整發展在地特色鄉土溯源;強調主題/議題的學習,如「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等跨科之議題探索研討。其中「諸羅誌地方學」符合新課綱跨領域跨科目專題之設計理念,更是和本校所屬嘉義地區歷史和地理特色緊密連結。因此本校更將「諸羅誌地方學」列為校訂必修,凡嘉商普通科同學皆能透過此科目之修習對嘉義在地各層面之特色有更深刻之認識進而深化在地之認同。
(2)單一學科/領域深化模式:強調單一學科/領域加深加廣之課程設計,深化學科能力。除領綱之加深加廣課程外,各領域教師群另設計更多相關加深加廣屬性之課程供學生修習,如:追本溯源:家族史探尋、歐洲地理、公民議題探討一、台灣與中國地理、像史家一樣閱讀、全球自然與人文議題探索、初階物理實驗等課程。
(3)教學活化取向模式:強調獨特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如專題研究、行動學習、實境模擬等。
(4)學習者/歷程中心取向:課程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配合學生需求、興趣與身心發展,適性發展多元選修,協助學生自我實現之課程目標,例如自主學習課程、強化選修課程的彈性與自由。在多元選修的課程方面除自然與社會領域外,更由本校職業類科教師群設計數種通識屬性課程供學生多面向學習的選擇,甚至能為學莘開發未來潛能;其課程如下:「生物科學與生活」、「物理與生活」、「化學與生活」、「文化大觀園」、「公民影劇思辨」、「俯「史」即「視」:影像中的歷史」、「影音設計」、「漫畫設計」、「圖文設計」、「禪繞桃花源」、「文件製作」、「遊戲實務」、「程式設計」等。
(三)教師專業社群
各科投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新課程,以彰顯十二年國教總綱教育精神、學校發展願景與本位核心能力,教學活動皆能與融入時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對時事的關注,積極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以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並透過教學研究會多次討論各科課程目標,研擬新課綱課程及教材規劃。課程發展委員會與教師授課現況密切溝通,依學生學習適性需求加深加廣課程內涵或實施補救教學,進行教學調整,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四)教學空間與教材
提供多元、合宜之教學情境與學習環境,充分滿足「老師教」與「學生學」的需求,並規劃各科社群討論時間、建置有利於教師進行討論和教學分享的空間,使教師攜手精進、專業成長,在教學現場能發揮所長,以達到教學與行政相輔相成之成效。教科書評選則依據本校教科書選用採購作業要點,透過教學研究會公開透明討論,教師能深入了解各審定版本內容優缺點及是否具邏輯性、合宜性,做為教科書選擇的主要根據,以選擇符合學生程度之教材。各教學研究會亦得基於專業考量或學生學習需求,共同備課或自編教材,以實踐教學目標,發揮校本特色精神。
 
跳至網頁頂部